常見問題

勞資補給站

勞資糾紛系指勞方與資方發生相關對立的爭議問題。勞資雙方在職場上無不希望勞資關係能夠和諧無糾紛,雙方都不願見到嚴重的對立及糾紛問題發生,但勞工是以提供勞力或時間在工作上獲取報酬,而雇主則透過經營管理的方式進而讓企業獲利,雙方的立場本質上就存有差異,所以有時候無法避免勞資糾紛爭議的產生。

勞工在職場上常遇到的勞動權益爭議產生勞資糾紛,比方加班費、積欠工資、休假、職業災害損害賠償、高薪低報……等勞資爭議,皆包含在內,這些勞資糾紛問題都是常見的部分,勞資雙方容易針對上述問題產生糾紛或爭執。

生理假的定義是什麼呢?

這是政府體恤每位女性受雇者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,可以請的假別,每月一日,每年有三日生理假,超出三日之天數併入病假三十日計算。

員工請生理假期間給予員工 半日薪資,且不得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、考績等處分。

1.限本地人➠出生地歧視❌

2.我們公司的員工都必須為XX宗教➠宗教歧視❌

3.你是XX座,會影響公司運勢、老闆賺錢➠星座歧視❌

4.父母工作、健康狀況、自己有沒有甚麼病史➠要求提供非屬就業所需❌

📖第1項~第3項違反《#就業服務法》第五條第一項,不得以種族、思想、黨派、籍貫、性傾向、年齡、容貌、身心障礙等因素予以歧視,可依第65條規定處30萬至150萬元以下的罰鍰💸

📖第4項違反《就業服務法》第五條第2項第2款違反求職人或員工之意思,留置 #個人隱私文件,或要求提供非屬就業所需之隱私資料,可依就業服務法第67條規定可處6萬至30萬元以下的罰鍰💸

二代接班時應該給企業本身來一個"大體檢🩺"

1.制度📖- 以往是否有建立制度,或者以情義管理無規範?

2.家庭👪 - 在企業管理中應該避免過度依賴家庭關係,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體系。

3.支援⚙️ - 可以聘請專業的管理顧問,提供專業指導和建議。

員工從公司Online登出會有以下幾種方式

𝟙.自願離職 - 員工會向雇主提交辭呈或提前通知表明離開職位💬

𝟚.資遣 - 又稱 #經濟性解僱,依《勞動基準法》第十一條各款(不能勝任、歇業等)事由終止勞雇關係。

⚠️雇主需給予預告期、謀職假、資遣費等,若違反相關規定恐面臨最高150萬罰緩💸

𝟛.解雇 - 又稱 懲戒性解僱,依《勞動基準法》第十二條各款,以此條款解除勞雇關係,雇主須盡到相對性舉證義務。

⚠️舉證事項不足極有可能被員工提起"確認僱傭關係存在"之告訴🎭

惡魔藏在細節內👿

為了避免因不當操作導致僱主game over

遊戲可以重來 現實不能從來

報名我們的課程將獲得詳細解說📚

幫助您了解實務流程和應對措施!!

確保公司合規運營,降低潛在風險

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項:

1.#挪用公款:借職務之便將公司資金轉移至個人帳戶💰,或用於個人開支

2.#虛報費用:偽造或誇大費用與公司請款,獲取 #不法所得。

💡動動腦:

小A在年初與客戶簽約📄並收取簽約金,在年尾時才被公司財務發現並補上此金額。

題一:請問小A是否算是侵占公款?

題二:公司又出現了什麼樣的錯漏?

老闆們應該要如何預防這類事情發生呢?

1.定期進行財務審計與審核,確保財務紀錄的準確性📝

2.資金與帳務避免一人獨攬,相關人員需定期調動,且不可為親屬關係🆖

3.定期進行風險評估,識別和分析可能導致公款侵佔的風險因素🔩

罷工發起的要件:

1.#主體正當性➠須由「工會」發起

2.#目的正當性➠只可以針對勞資爭議事項中之「調整事項」發動

3.#程序正當性➠若處於調解、仲裁或裁決期間,則不得罷工,只有在經過調解卻不成立的情形,經會員以直接、無記名投票且全體過半數同意,才能發動罷工

4.#手段正當性➠應遵守誠信原則及權利不得濫用原則,且須維持工作場所安全及衛生設備的正常運作⚠️若由多數勞工自發性發起之罷工多稱為「#野貓罷工」(勞資爭議處理法第七條相關規定),於我國現行法下係屬違法,需承擔相關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。

⚠️哪些產業不得罷工?

1.#教師

2.#國防機構

⚠️哪些產業在罷工前必須先訂定相關條款?

1.民生業(水、電、燃料供應類)

2.#醫院

3.金融業

4.通訊業


年終可以不發嗎?
老闆都該懂的勞資課程→ https://pse.is/6gpnqz

Q:究竟公司發不發年終是否違法呢?

A𝟙:

#勞基法 無強制規定必須發放 #年終獎金,僅在29條中大略提及「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,如有盈餘,除繳納稅捐、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、公積金外,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,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。」,此處可看出年終獎僅屬於 #獎勵性質,公司可自行斟酌是否發放。

A𝟚:

在人力銀行網站上載明保障年薪X個月,此處年終獎金即屬"#工資",不管公司是否有盈餘都 #必須發放,否則最高可處2-100萬罰緩。

別擔心 #實務操作 初階班!

針對老闆們設計的勞資風險管理課程

1、工時認定與變形工時應用

2、待命時間與備勤時間解析

3、最低基本工資法實務解析

4、工資應用及加班認列應用

5、員工管理四重心法


Youtube直播









勞資糾紛一把罩










LINE